学校简介 学校地址: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渣江镇赤石村 衡阳县第二中学坐落于古镇渣江。这片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土地孕育了清代名臣彭玉麟,哺育了清代大书法家曾熙,诞生了当代著名作家琼瑶。衡阳县二中,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其前身光华中学上个世纪初就置办于此。1956年秋,渣江完全小学附设初中班在光华中学旧址上开班,1958年更名为“衡阳县第二中学”,当代文豪郭沫若亲笔题写了校名。 该校校园面积近百亩,建筑面积37450平方米,学校固定资产5000万元,现有教职工179人,其中专任教师138人,高、中级职称教师93人,开设教学班33个,共有学生2231人。近几年来,衡阳县二中投资2000万元相继兴建了综合办公楼、体育馆、标准运动场、学生公寓、综合教学楼、教师新村,学校设施日臻完美;装备了多媒体室、电脑室、语音室、图书馆、理化生实验室、音乐室、美术室,学校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校园春有花,夏有阴,秋有果,冬有绿,环境幽雅,景色宜人,是学子理想的求学场所。 早在2001年,该校就提出了“抓管理,上质量,出特色,创一流”的口号,围绕“改革、质量、规范、服务”八字工作思路,推行“师资队伍首位抓,考风建设时时抓,三个年级同步抓,面向全体全面抓”的“四抓”教育管理模式,坚持“规范管理,质量至上,全面育人,特色强校”的办学理念,并大胆探索,勇于创新,逐步形成了“提高班、水平班、特长班、技能班”的特长加合格教育模式的衡阳县二中教育特色。把“团结、进取、务实、创新”的校训贯穿学校教育始终,把“师德高尚,学识广博,教艺精湛,业绩一流”作为教师标准,通过“定目标,促学习,广竞争”闯出了一条培养周期短、青年教师成长快的新路子,使一批青年教师脱颖而出。该校现有省市级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8人,近年获县级以上优秀教师称号的达48人次。 衡阳县二中在实施课改中,以“教育科研”为突破口,促进教师向“科研型”转变。设立的学科教研室、特长教研室和教育科研奖在学校教研教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几年来,该校教师在国家、省、市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184篇,有80多人次受到国家、省、市表彰、奖励,撰著或合著出版著作3部;学生在学科知识竞赛中荣获市级以上奖励110人次。特长生教育,衡阳县二中更是独树一帜。被社会誉为文化生的殿堂,特长生的乐园,飞行员的摇篮,艺术新苗的沃土。现役空军某部副师长胡世昌,就职于南方航空公司的曾辉及2008年就读于空军航空大学的谢超均是从这里起飞。中央美院的凌娜,浙江大学的许艳,西安美院的曾静就从这里迈出。该校成立的《江南雨》文学社是全国优秀文学社团、湖南省校园文学艺术联合会理事单位,社刊《江南雨》是省青少年作家协会注册社刊。德育方面,该校推行的“重身教,重氛围,重情感,重活动”的“四重”德育工作模式,创造出惊人效果,形成了“团结、文明、进取、创新”的优良校风和“勤学、好问、善思、力行”的纯正学风。开展的德育活动丰富多彩,如:周一国旗下的讲话,周二全校性班会,每年新生军训,元旦文艺汇演,班级革命歌曲合唱赛,法制讲座等,使整个校园生机勃勃,活力四射。 近些年来,衡阳县二中教育质量稳步提升,为各级各类高校培养人才逾千人。2006年一、二本上线88人,2007年一、二本上线73人,2008年一、二本上线121人,2009年一二本上线106人,2010年在当年招生前1200强只有6人的前提下,实现高考一二本上线44人的好成绩,连续几年高考成绩在衡阳市普通中学中跻身三甲。2002年荣获省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优秀学校,2004年晋升为“市级示范性高级中学”,2005年获教育部十五重点课题“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实验学校,2008年获“省文明卫生学校”,2009年、2010年获县“教育教学质量先进单位”,2009年获市“廉政文化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学校的知名度和竞争力大为提高,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的反响。 风雨同沧桑,人梯树俊杰。衡阳县二中正以崭新的面貌和骄人的成绩感动着社会,感动着人民。如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照耀着衡阳县西北。二中人正以为国育才为己任,以深蕴固有的“二中精神”为动力,和衷共济,开拓进取,朝着创建三湘名校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组织机构 该校组织机构如右图所示。 现任领导班子 李建华 李建华,男,汉族,1965年4月出生,衡阳县大安乡人,中共党员,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衡阳市历史学科带头人,湖南省优秀教育工作者,衡阳县十五届人大代表。1984年7月参加工作, 2001年任二中校长兼党支部书记,主管学校全面工作。 胡茂良 胡茂良,男,汉族,生于1963年6月,衡阳县石市乡人,中共党员,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衡阳县数学学科带头人,衡阳县第八届政协委员,衡阳县二中支部生活委员,副校长,主管学校政工工作。 蒋 辉 蒋辉,男,汉族,生于1963年8月,衡阳县演陂镇人,中共党员,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衡阳县第七届政协委员,衡阳县二中支部组织委员,副校长,主管学校后勤工作。 周益东 周益东,男,汉族,1970年10月出生,本科学历,中共党员,高中语文省级骨干教师。1990年7月参加工作,衡阳县二中副校长,主管学校教学工作。 张义国 张义国,男,汉族,1969年12月,本科学历,中共党员,中学历史高级教师,1991年7月参加工作,工会主席,主管学校工会工作。 历史沿革 沿革史 厚土渣江,植址衡阳县西北,揽蒸水,坐三町(东湖町、凌町、三湖町),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明代先哲王船山探寻钟武遗址,数度往返于此,有题咏;晚清重臣彭玉麟,后官至兵部尚书;近代书法家曾熙,当代著名作家琼瑶均出身于此。 渣江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早在抗战前夕,此地就设有一所县属高小;抗战期间,省立衡阳市女子中学,县礼乐局办的陶淑四校一度迁来于此。1945年9月,数十乡绅选中渣江赤石寺创办了私立光华中学,与东南方的新民遥相呼应。1949年10月,全国解放,光华中学由原来私立中学转为国家公办中学,改为县中,后一部迁至县城西渡,原址继续办学。1956年,彭氏宗族开办的渣江小学的两个初中班、四个六年级班并入旧址,更名为“渣江小学附设初中班”,这便是衡阳县二中萌芽。1958年,唐附中撤销,一部分合并到渣江附中。同年8月19日,附中脱帽,正式更名为“衡阳县第二中学”,并函请当时社会科学院院长郭沫若先生为学校题写了校名。到1966年,学校已初具规模,开辟了简易运动场、食堂、办公房、图书室等,并修筑了围墙,构成了四合院式的学校雏形。 十年动乱期间,学校教育几近崩溃,二中发展也处于停滞状态。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四人帮”垮台,学校才迎来了教育的第二个春天。 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末是二中发展的第一个黄金时期。1980年学校推行《德育量化施行办法》,开衡阳县教育界之先河,教育质量稳居前列,体育竞赛屡创佳绩。与县一中、县六中鼎足而三,学校规模也不断扩大。80年代,征地7亩,兴建食堂、礼堂,开辟了新运动场,第二次兴建了校门,实现了校园的第一次扩容。90年代,学校建设进一步加强,重建了校门,兴建了学校宿舍、家属宿舍,使学校占地面积、建筑面积剧增。 1998年,高校扩招,带来了高中教育的又一春天,二中也迎来了发展的新机遇。2000年至2003年,学校实施了第一期改扩建工程。2000年学校征地30.83亩,进行了第二次大的扩容,开辟了标准运动场,新建校门,经后相继建成了体育馆、办公楼、学生公寓楼群,使二中初具现代化气派。2004年到2006年,学校又实施了第二期改扩工程,成功征购赤石责任区大院14亩,兴建教师新村,拆除前栋教学楼,兴建了新教学楼,使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层次分明,并对校园进行了硬化、绿化、美化,环境更幽雅宜人。 内部管理方面,学校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创建了团结务实的领导班子,造就了敢打敢拼的师资队伍,倡导了先进的教学理念,营造了和谐的校园氛围。2003年,学校通过了市级示范性高级中学验收,成功地跨入市重点行列。二中,迎来了一个中兴时期。 五十载栉风沐雨,半世纪春华秋实。回首过去,二中业绩辉煌;展望未来,二中前程无量;二中的精神激扬二中人进取的斗志,奋进的大笔将抒写二中的新华章。 建校五十年大事记 1956年 1、9月开始办学。负责人肖锦章,总务王甲煦,专职教师四人,工友两人。 2、招初一班、初二班共110名学生,名为渣江小学附设初中班。 1957年 1、招初三班、初四班,增开理化两科。 2、新建教室两间。 3、学校体操队参加县表演赛,并代表参加地区比赛。 1958年 1、招初五班、初六班,唐福附中约50人合到我校作初七班。 2、8月19日附中脱帽,改衡阳县第二初级中学;并函请郭沫若院长题校名“湖南省衡阳县第二中学”。 3、建教室两间,开操场约三亩;区委在龙塘划学农基地,约三亩。 1959年 1、招初八、九、十共三个班。 2、建教室九间,始建校门。 3、初二班学生胡世昌选拔为飞行员。 4、新屋生产队划地八亩做操场。 1960年 1、上期招初十一、十二两班,下期又招初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四个班。 2、校体操队代表县参加地区全运会。 3、输送王梅英、唐相春、周丽容、梁作美四人到地区文工团。 4、成立学校党支部,赵孝安兼任书记。设教导处。 1961年 1、下期招初十七、十八两个班,三湖农中并来一个班,改为初十九班。 2、建食堂及住房四间,米仓一座。 1962年 1、招初二十一、二十二两个班。 2、建校门东面四个教室,改建水井一口。原学农基地退还生产队。 1963年 1、招初二十三、二十四、二十五、二十六共四个班。 2、调整部分教师工资,贯彻《全日制中学暂行工作条例》。 3、装电。 1964年 招初二十七、二十八、二十九、三十共四个班。 1965年 1、招初三十一、三十二、三十三、三十四、三十五共五个班。 2、建办公室楼房,土砖换红砖,原来房子全部更新。 1966年 1、停止招生。 2、5月16日文化大革命开始;月底县工作队派邓寿年来校指导工作。 3、8月,县工作队组织部分出身好的师生到北京串联。 1967年 1、学校编制改为连队建制,教学班改为排,体育课改为军体课。 2、8月,贫下中农毛泽东思想宣传队进驻学校。 1968年 9月清理阶级队伍,部分教师被揪斗。 1969年 1、下期改三年制为两年制,招初三十六、三十七、三十八、三十九、四十班。 2、赤石农中并来一个班,改为初四十一班。 1970年 1、初中停招。 2、春季改招高C1-C4共四个班。 3、5月成立革委会,杜少云任主任。设政工、教改、后勤三个组。 4、12月,划教学基地约四亩。 1971年 1、招高C5-C10共六个班。 2、发展凌合元、王秋娥两学生入党。 3、下期区委书记王增益动员周围群众献地建围墙。 1972年 招高C11-C15共五个班。 1973年 1、部分教师下放到公社中学上课。 2、改秋季招生。招高C16-C21共六个班。 3、建水泥篮球场一个。 1974年 招高C22-C26共五个班。 1975年 1、招收高C27-C31共五个班,其中C31班为农机班;另招初中体育班,后改为初四十二班。 2、建教师简单宿舍三套、图书室及仪器室楼房。 1976年 1、招高C32-C36共五个班。 2、军体课又改为体育课。 3、划学农基地观山岭一块约二十余亩。 1977年 1、恢复高考招生制度。 2、招高C37-C42共六个班。 3、调整教师工资。 4、建水塔一座,打水井一口。 1978年 招高C43-C48共六个班。 1979年 1、招高C49-C54共六个班。 2、建养猪场一栋。 1980年 1、招高C55-C60共六个班。 2、上期学校礼堂竣工。 3、建教职工厨房和后勤人员宿舍。 1981年 1、招高C61-C66共六个班。 2、执行《中学生守则》。 3、征用西冲组3.93亩、胡新屋3亩土地,并购买架新组山塘、水池,修操场。 1982年 1、招高C67-C72共六个班。 2、恢复三年制高中。 3、暑假县男、女排球队委托我校训练。 4、建学生食堂、厨房,约1700平方米。 5、建三层九间教室教学大楼一栋。 1983年 招高C73-C81共九个班,其中高C74、C75为复习班。 1984年 1、招高C82-C87共六个班。学校扩为十八个班。 2、三月获县文明礼貌单位奖。 3、建三层九间教学大楼一栋。 4、庆祝第一个教师节。 1985年 1、招高C88-C93共六个班。 2、下期全国中小学生体育调研在我校试行。 3、市体卫300分检查验收合格。 4、67班学生王广春在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上100m达到国家二级运动员标准。 5、改建校门。 1986年 1、招C94-C99共六个班。 2、校友胡世昌回校探望。 3、校工会荣获市、县总工会职工时事政策知识竞赛组织奖。 4、教工篮球队参加县比赛获甲级队第二名。 5、校武术队代表县出席市比赛获得二等奖。 6、改建学生澡堂,建家属宿舍四套。 1987年 1、招高C101-C106共六个班。 2、上期校老年门球队代表县教育系统出席县比赛。 3、设政教处。 4、下期校职工篮球队获县甲级队第二名。 1988年 1、招高C106-C111共六个班。 2、评聘高级教师七人,中学一级教师十五人。 3、下期购130双排座货车一台。 4、建三层楼房一栋,下层为厂房,二、三层各为三间一厨家属宿舍共四套。 5、政教处拟定德育量化管理施行办法,获市、县教委好评。 1989年 招高C112-C117共六个班。 1990年 1、招高C118-C123共六个班。 2、第一栋学生宿舍落成。 1991年 1、招高C124-C129共六个班。 2、第二栋学生宿舍落成。 3、凌琼被评为省优秀教师。 1992年 1、招高共六个班。 2、征用架新水田2.99亩,准备建家属房。 3、祝峰云被评为省优秀教师。 1993年 招共C136-C141六个班。 1994年 1、招高C142-C147共六个班。 2、下期教师家属宿舍楼破土动工,约2000平方米。 1995年 1、招高C148-C153共六个班。 2、为迎接县运会在二中召开,5~8月校门改建到西界公路赤石村西冲组境内的临下坡处,原校门出入范围内的240米田径运动场扩建为300米田径运动场。 3、学校承办的县中学生田径运动会8月5日成功召开。学校获高中组团体总分第二名。 4、9月撤销政教处,设“政工组”。 5、教师家属宿舍落成,期末集资教工搬进新居。 6、屈祝璞被评为省优秀教师。 1996年 1、招高C154-C159共六个班。 2、3~8月建三层教工住宿楼一栋,面积600平方米。 3、10月18日成功举办县二中建校四十周年校庆。 4、筹资18万元成立校友奖励基金会。 5、衡阳市交通局局长汪威吉(初一班)捐建校内柏油路一条,造价3万元。 6、筹建校友捐资纪念碑。 1997年 1、招高C160-C165共六个班。 2、1997年9月~1998年4月建“校友奖学基金会捐资纪念碑”。 1998年 1、招高C166-C171共六个班。 2、上期安装语音室,64个座位。 3、建五层教学楼10个教室1060平方米。 1999年 1、招高C172-C179共八个班。 2、9月动工建教职工单身宿舍六层共1600多平方米。 3、建单身宿舍前坪水井一口,73米深。 4、9月设办公室。 5、王延庆校长立“二等功”。 2000年 1、招高C180-C189共十个班。 2、征用架新、架老组土地30.24亩。 3、3~8月建二层新厕所。 4、4月建新校门。 5、10月动工建办公大楼,梯形教室;2001年8月竣工交付使用。 6、5~8月硬化校园大道,建篮球场2个。 7、2000年4月至2002年6月建400米田径运动场,石砌护坡。 8、2000年10月至2001年8月建男女公寓楼3509平方米。 9、王戎人副校长立“二等功”。 2001年 1、招高C190-C201共十一个班。 2、5~6月换装125千伏变压器及线路改造。 3、7月新购办公桌椅125套,11月购学生餐桌128套。 4、2001年7月至2002年8月建学生食堂、体育馆、学生澡堂,总面积为5528平方米,造价400万元。 5、上期设学生科。 6、下期打新运动场水井,54米深。 7、178班屈前辉获全国中学生奥赛物理、化学、生物市一等奖。 2002年 1、招高C202-C213共十二个班。 2、5月至8月建商业街280平方米。 3、体育馆和运动场购置高档篮球架1.7万元。 4、上期建电脑室,装配电脑55台。 5、建田径运动场领操台。 6、5月购买仿日五十铃汽车一台。 7、11月9日原中央档案局副局长刘国能回母校参观。 8、11月10日原二中C67毕业生祝合良(现首都经贸大学教授,国际经济贸易系主任)回母校参观。 9、179班曾辉招考为飞行员。 2003年 1、招高C214-C224共十一个班。 2、5月至6月衡阳市示范性高级中学挂牌验收。 3、6月9日至6月11日在我校举行县中学生田径运动会。 4、5月至8月拆掉养猪场建学生宿舍和卫生间约1700平方米。 5、周益东被评为湖南省高中语文骨干教师。 2004年 1、招高C225-C234共十个班。 2、2月请县规划局对学校建造工作进行规划。 3、4月迎省普图验收,添置图书20万元,5月获县中小学图书馆建设示范学校称号。 4、6月学校在操场领操台东侧打机井一口,深80米。 5、斥资103万元成功收购赤石责任区。 6、对学校档案室进行整理、规范,重新添置档案柜。 7、高考一、二批本科上线78人,本科上线总人数290人,在全市普通中学中排名第二,李建华校长在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上作了《“四抓”抓出新天地》的经验介绍。 8、9月12日,市级示范性高级中学挂牌仪式隆重举行。 9、李建华校长立“二等功”。 2005年 1、招高C235-C248共十四个班。 2、搬迁校园内高压线。 3、两栋家属宿舍和新教学楼破土动工。 4、县教育系统关工委、退教协会议在我校召开,教育局许祖彬局长作重要讲话。 5、85届高71班校友集体回校参观,并为母校师生作“成长之路”报告。 6、迎接“打造新衡阳,构建和谐社会”省、市检查,学校获县综治稳定工作先进单位。 7、获教育部十五重点课题“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实验学校称号。 8、高考一、二本上线106人。 2006年 1、招高C249-C262共十四个班。 2、新教学楼和两栋家属宿舍同时竣工。 3、建35米高200吨大水塔。 4、打水井一口并对水电进行了改造。 5、对学校路面硬化,并对校园进行绿化、美化。 6、成功通过“三星级食堂”验收。 7、五十周年校庆。 2007年 1、2007年高考,本科上线106人,其中一、二本上线64人,超额完成教育局下达的任务。高一新生招收12个班,共806人。 2、我校通过文明卫生学校市级验收,申报省级文明卫生学校。 3、学校通过教职工捐款,联系社会团体、媒体及有识之士等多种手段,筹措资金五万余元,资助寒门学子完成学业,受助对象达50余人。 4、学校唱响平安和谐曲,收效良好,无一例安全事故发生。 5、学校开展一系列德育活动:师德演讲赛、亲情书信赛、孝敬父母名句名篇背诵赛、“感恩教育”主题班会,法制教育讲座等,学生深受教育。 6、在全县期末统考中,高三239、238班在全县69个班中分列一、二名。238班朱齐华、250班李平在高中数学奥赛中获省一等奖,238班陈训衡、239班张文伟在高中化学、生物奥赛中分获省二等奖。 7、学校开展争先创优活动,下午选出了“十佳教师”、“十佳班主任”、“十佳教育工作者”,王政等28位同志当选,蒋伟等六名同志受县县级以上表彰。 8、举办“放飞2008”元旦文艺汇演,我校的元旦文艺汇演成为全县的招牌文艺活动。 9、从2007年秋季开学开始,积极稳妥准确地实施了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制订了《衡阳县二中新课程实验的实施方案》。
衡阳 经验不限 本科 不限人数
衡阳市第二中学衡阳 经验不限 研究生 不限人数
衡阳市第二中学衡阳 经验不限 研究生 不限人数
衡阳市第二中学衡阳 经验不限 研究生 不限人数
衡阳市第二中学衡阳 经验不限 研究生 不限人数
衡阳市第二中学衡阳 经验不限 研究生 不限人数
衡阳市第二中学衡阳 经验不限 研究生 不限人数
衡阳市第二中学衡阳 经验不限 研究生 不限人数
衡阳市第二中学衡阳 经验不限 本科 招3人
衡阳市第二中学